中医养生 / 推拿

推拿疗法

疗法介绍:

        推拿又称“按摩”,是以中医的脏腑、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,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,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、受伤的部位、不适的所在、特定的腧穴、疼痛的地方,具体运用推、拿、按、摩、揉、捏、点、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,以达到疏通经络、调节机体生理、推行气血、扶伤止痛、祛邪扶正、调和阴阳的疗效,从性质上来说,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。

调理范围:

外科:各类型颈椎病、肩周炎 、胸椎小关节错位 、腰椎间盘突出、慢性腰疼(腰肌劳损)、急性腰椎扭伤、腰椎坐骨神经疼 、踝(内、外踝)关节扭伤、腹鼓沟伤筋、腘腘肌伤筋(在膝盖后)、胳膊伤筋、手腕伤筋 、肋神经疼 、落枕(小毛病)

内科:胀腹调理(胃胀消化不良、大便干、失眠、乳腺增生、小孩推拿)。


调理效果:椎间盘当场见轻 ,急性扭伤、内外踝扭伤立竿见影。


调理作用:调和气血、疏通经络、提高免疫力。


推拿禁忌症:

1.诊断不明的急性脊髓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,在未排除脊椎骨折时切忌推拿。出现脑脊髓症状时须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,这也是推拿禁忌症。

2.各种骨折、骨关节结核、骨髓炎、骨肿瘤、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,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,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。因此也属于推拿禁忌症。

3.严重的心、肺、肝、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,由于不承受强刺激,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疗。应该采取措施,及时抢救。

4.各种急性传染病、急性腹膜炎包括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,禁忌推拿治疗。应考虑手术剖腹探查。

5.有出血倾向或有血液病的患者,推拿可能引起局部皮下出血,故不宜推拿治疗。

6.避免在有皮肤损伤的部位施手法。但在有褥疮的周围施轻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可使缺血性坏死的创面逐渐愈合。这是70年代在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时的意外发现。

7.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的腹部、臀部、腰骶部,为了防止流产,不宜在这些部位施手法。

8.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推拿治疗。